黨務聯建 村務聯謀 警務聯抓——呼倫貝爾邊境管理支隊筑牢新時代邊境社會治理根基
呼倫貝爾市堅持以黨建引領基層治理,拓展黨建領域,延伸黨建觸角,建強基層堡壘,細化邊境“黨建網格”,打通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增強基層黨組織的凝聚力、戰斗力和號召力,為邊境地區繁榮發展、社會和諧、邊疆安寧提供強有力的組織保障。呼倫貝爾邊境管理支隊從進一步加強和改進邊境地區基層黨建工作出發,按照區域化黨建工作思路,大力推行黨務引領下的村務、警務為一體的“三務合一”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工作機制,逐步建立起以警地黨組織聯創聯建為抓手、警務室和民警村官為紐帶、轄區黨員群眾共同參與的“小陣地”“大黨建”工作格局,進一步筑牢了“北疆基層黨建長廊”建設的根基,提升了邊境維穩管控效能,助推了平安邊境建設和市域社會治理深度融合、協同發展,為邊境地區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三務合一”工作機制,從2012年呼倫貝爾市新巴爾虎左旗白音布日德流動警務室的試點開始,經歷了10年的發展完善,已由最初的一村一警,輻射帶動至全市78個固定(流動)警務室、警務工作站、值守卡點,231名民警村官,聯系33687戶、74558名牧民群眾和119名嘎查(社區)及企業黨員,服務半徑覆蓋了224個行政嘎查(村),塑造了祖國北疆警地同頻共振、互助共贏的社會治理工作網,筑牢了黨在邊境牧區的執政基礎,工作成效顯著。
堅持黨建引領 帶動基層黨務聯建
一是強功能、筑堡壘。呼倫貝爾邊境管理支隊輪訓隊掛牌市委黨校實踐教育基地,通過深度協作,持續深化52個邊境派出所“四強黨支部”評星定級活動。推進39名邊境派出所主官進入鄉鎮(蘇木、街道)領導班子,224個嘎查(村、社區)配備民警村官231人。推動警地雙方以聯創聯建為平臺,將基層黨務功能延伸至流動警務室和警務工作站,通過劃分黨小組43個,推動經驗交流互學、行動結對互幫、業績同步互評,形成警地支部一起建、組織生活一起過、群眾工作一起做、民生大事一起辦的良好格局。二是強思想、育骨干。依托草原110警務室、警務工作站學習教育平臺,牽頭設立“邊境流動黨校”和“警地黨員活動之家”,評選推出11個“流動黨員活動室”、9所“牧區流動黨校”,筑牢黨員隊伍理想信念根基。轉制以來,17個邊境派出所榮立集體二等功、三等功,受到駐地黨政公安機關表彰獎勵51次,112名邊境派出所民警入黨,駐地企業社區嘎查440余名黨員在邊境流動黨校和黨員活動之家接受培訓輪訓,實現了警地黨建水平的整體提升。三是強管理、促規范。聯合駐地黨委組織部加強政策引導,加大經費投入,統一牌匾標識、檔案資料等設置,建立健全組織活動、集中培訓等工作制度,采取“民警村官+黨員群眾”結對幫扶措施,主動聯系流動黨員恢復組織生活,形成了“流而不亂”的規范化、集約化管理體系。在多次警地聯合抗疫實踐中,實現黨務引領警務,黨務與警務深度融合。高質量打造了恩和哈達邊境派出所全區“忠誠奉獻教育基地”、罕達蓋邊境派出所市級“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基地”等典型場館,一面面黨旗在林海草原中高高飄揚,一名名黨員在戍邊守疆中爭先創優。
堅持服務群眾 帶動邊境村務聯謀
一是深化模范創建。平安呼倫貝爾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印發實施《“千里平安邊境”建設活動實施方案》,在33家市直單位及6個邊境旗市區同步開展平安邊境模范系列創建活動,將創建內容納入各單位各旗市年度考核范疇,加大督導檢查,全力推動創?;顒犹豳|增效。二是堅持服務惠民。出臺“支持服務邊民回遷固防、提升邊民證辦理水平”等六項措施,把邊境派出所、警務室作為聯系服務群眾的基礎陣地,通過設置意見箱、公開舉報電話,開通“文化快遞車”“愛心書屋”24個,增設村務代辦點7個,推出申領低保“一站式”、戶籍項目變更“一條龍”、學生辦證“綠色通道”服務等系列舉措,密切了警政警民關系。三是大力脫貧攻堅。積極對接“精準扶貧”“鄉村振興”戰略,突出黨建引領脫貧,推選“致富能手”“創業先鋒”進氈房,廣泛開展系列服務活動300余次,活動半徑輻射17個蘇木132 個嘎查,為牧民群眾致富增收搭建了服務平臺。截至目前,累計建立弱勢群體幫扶對子262人,實現待業人員再就業166 名,開發引進旅游、畜牧等致富項目 8 個,牧民年均收入增長8%至20%。
堅持黨群共筑 帶動邊境警務聯抓
一是加強邊境維穩保穩定。健全了涵蓋黨政軍警民、公檢法司安33家成員單位的市級邊境維穩草原110及平安邊境創建組織架構,構筑了輻射市旗蘇木嘎查四級的草原110邊境維穩指揮體系,目前55個指揮中心(室)、邊境大數據平臺及各類運行機制已全部完善,在疫情防控及重大安保實踐中得到充分檢驗。成立了“紅袖標”草原110聯防隊,制定管理細則和獎勵辦法,研發工作軟件,配發執勤裝備300余套,最大限度地整合警力、調動民力,壯大守土固邊力量。二是推進平安創建促和諧。四年來呼倫貝爾邊境管理支隊聯合解放軍邊防部隊軍警、其他管邊部門、民兵護邊員等多方力量,全面提升管邊力量聯合防范打擊處置效能,實現了邊境管段涉邊案事件實現“四連降”。創新邊境警務機制改革,累計走訪轄區群眾60余萬人次,查處各類案件5384起,打擊處理3107人,抓獲網上在逃人員31人,收繳槍支103把、子彈19889發、管制刀具6944把,獲評“平安中國建設先進集體”。持續推進五邊五聯行動,著力完善平安邊境建設網格布局,營造濃厚聲勢氛圍。三是推進市域治理聚合力。疫情爆發以來,先后14批次出動警力1400余人次馳援疫區,持續時間達17 個月,與駐地黨政部門公安邊管攜手,摸排管控、協防轉運人員5.2萬余人次,54個邊境查緝點檢查人員24萬余人次。持續加強邊境重點管段、區域、部位晝夜巡控頻次密度,三年來無一例病例由邊境線輸入倒灌,累計查處涉疫案件218 起,維護了社會大局持續穩定。設立警務室(工作站)“矛盾糾紛調解室”21 個,化解矛盾3400余起,化解涉及牧民信貸、草原旅游、草場劃分等糾紛1800余起。建立健全草原110公共應急響應機制,警地黨員突擊隊先后圓滿完成抗雪救災和撲滅草原大火等重大應急任務60余次,挽回群眾財產損失近千萬元。通過系列舉措,警地協同配合更加高效,市域治理在邊境深度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