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an id="x217l"></span>

<optgroup id="x217l"><li id="x217l"><del id="x217l"></del></li></optgroup>
  • <track id="x217l"><menu id="x217l"></menu></track>
    <span id="x217l"><video id="x217l"><b id="x217l"></b></video></span>
    <track id="x217l"><i id="x217l"></i></track>

    <span id="x217l"><sup id="x217l"></sup></span>
    <span id="x217l"><output id="x217l"><nav id="x217l"></nav></output></span>
    長安網群

    巴特朝格圖:草原盡頭的護邊人

    2022-10-31 11:06:43來源:內蒙古呼倫貝爾邊境管理支隊  責任編輯:魯旭

      9月9日,電影《海的盡頭是草原》在全國上映;緊接著,9月10日,地處呼倫貝爾市陳巴爾虎旗東烏珠爾蘇木海拉圖嘎查的一個抵邊警務室掛牌成立。兩件看似無關的事情,卻牽扯到同一個人,巴特朝格圖。


    巴特朝格圖向邊境派出所民警介紹邊境一線情況  白玉泉攝
     

      1959年到1961年,我國遭遇罕見的自然災害,上海等地出現不同程度的糧荒。育嬰堂的米糧眼看就要見底,政府收養的幾千個孩子怎么辦?黨中央決定,將上海、江蘇、浙江等地的約3000名孤兒送到了內蒙古大草原,由牧區牧民撫養,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國家的孩子”,巴特朝格圖的父親就是其中之一。

      “看完《海的盡頭是草原》這部電影,我覺得特別感動,電影取景也特別好,把我們草原拍得特別美,把牧民善良、淳樸、溫柔的性格刻畫地非常形象。擁有一半漢族、一半蒙古族血統,同時身為‘三千孤兒’的后代,我感到無比自豪,因為我身體里流淌的血液就是民族團結的有力證明。”面對記者,身材高大魁梧、皮膚黝黑的巴特朝格圖顯得有些靦腆,但在說這句話的時候,我們在他的臉上看到了發自內心的微笑。


    巴特朝格圖在邊境線鐵絲網我方一側巡邏 白玉泉攝

      巴特朝格圖的父親叫其日麥拉圖,1961年從上海孤兒院來到這片草原時才1歲,在養父的牛車上顛簸了一天,從海拉爾幼兒園來到了陳巴爾虎旗海拉圖嘎查,從此在草原扎下了根。

      海拉圖嘎查是傳統的牧業嘎查,牧民世代生息在這片草原上,騎馬放牧就成為必備技能。剛滿4歲,其日麥拉圖就被阿爸扶上馬背,在一顛一簸中,增長了見識和勇氣。那時家里生活并不寬裕,但父母和姐姐們全力供他讀書,讓他成為嘎查里少有的“高材生”。畢業后,其日麥拉圖接過父親的套馬桿,成了一名真正的牧民。

      “1995年,阿爸擔任了嘎查黨支部書記,一干就是10年。這期間,他帶領牧民發展生產,響應國家號召退牧還草,保護海拉圖嘎查的草原生態,群眾的收入逐年提高,草原也逐漸恢復了舊貌。”回憶往事,巴特朝格圖的臉上洋溢著自豪。

      “阿爸每天有忙不完的事,救災保畜、防疫統計、扶貧解困,只要嘎查有事,他就不閑著,這期間還承擔起義務巡邊的任務,每次一出去就是好幾天見不到他。”巴特朝格圖始終視父親為榜樣,父親的高尚情操,讓他深受感動。耳濡目染之下,巴特朝格圖也暗暗立下了誓言,要把一生都奉獻給生養自己的這片草原。

      2003年7月,巴特朝格圖大學畢業后,奔赴山東發展,從事了四年裝修設計工作,也有了優渥的生活基礎。2006年,他辭職回到家鄉的時候,身邊人都表示不理解。

      “我在牡丹江上了大學,在山東搞設計,學到了很多知識。但是那段時間,我經常想起阿爸的教導,他總說自己是國家的孩子,生活在邊境線附近,就要守好自己的家園。人在哪里發展都一樣,為啥不回家多做貢獻呢!況且我還能在這片草原上跟阿爸一起,為國家守著這片草原和邊境線。”巴特朝格圖這樣解釋。

      就這樣,巴特朝格圖毅然回到了故鄉,在海拉圖嘎查,他帶領嘎查牧民共同發展第三產業,開辦“游牧人家”旅游點,既保護了草原生態平衡,又增加了牧民收入。

      “最初身邊好多人都把自家草場租出去,然后去城里住,后來國家政策好了,我又發動起‘老鄰居’回來發展畜牧業,大伙跟著我,我們共同發展壯大。”在巴特朝格圖的帶動下,家鄉的牧民經濟收入提高了,在生活中體會到了滿滿的幸福感,現如今,巴特朝格圖家里的牲畜達1400多頭(只),家庭年總收入60余萬元,年純收入達20余萬元。

      大家都在為生活越來越好而開心的時候,巴特朝格圖卻始終惦記著父親的教導,他主動找到當地派出所,表示自己想像阿爸一樣守邊護邊,希望能夠成為派出所的專職護邊員。

      “我的家就處在邊境前沿地帶,距離邊境線直線距離不到5公里,我更有義務做好巡邊護邊工作。”他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巴特朝格圖從義務守邊護邊,成為了一名“有組織”的護邊員。在父親的教導下,他努力帶領牧民群眾脫貧致富,更積極配合東烏珠爾邊境派出所民警,護衛著邊境線的安全。

      2022年7月,巴特朝格圖在巡邊路上,突然聽到頭頂嗡嗡作響,抬頭一看,無人機!他環顧四周,發現遠處邊防公路停著一輛車,經了解,為了拍到更多美景,一名外地游客在禁飛區域飛起了無人機,在他的制止勸說下,游客了解了相關邊境政策規定并及時收回了無人機。“邊防公路每隔一段距離都會有警示牌,但有些人不太在意,這也容易引起不必要的涉外情況發生。”巴特朝格圖介紹道。

      16年的堅守,巴特朝格圖巡邊總里程達10多萬公里,勸返和制止臨界人員千余人次,管控區內未發生一起涉外事件,這是他“最自豪的事”。

      在他工作的地方,也留下了很多小故事:鄰居家草垛起火,他第一時間報警的同時,發動群眾一同滅火;游客在旅途中車子陷入泥地無法前行,他會主動上前幫忙推車……他的足跡遍及家鄉邊境線上的每一塊界碑、每一條河流,每一片土地。善良、正直、無私是鄰里之間對他的評價,忠誠、勇敢、無畏是呼倫貝爾邊境管理支隊政治委員潘偉給他的標簽。

      2021年6月,有戶牧民家的牛被鄰居撞殘疾了,發生了矛盾并報警,事發地距離邊境派出所有一定距離,但是離巴特朝格圖家比較近。民警出警同時也聯系他先去了解情況,警車才走了大概一半路程,他就給民警打電話說倆人矛盾經他調解,已經解決了。

      “新時代草原110建設是支隊一直在探索和研究的課題,我們大隊也結合轄區實際,精挑細選100多名護邊員,其中就有巴特朝格圖,像他這樣對轄區環境熟、群眾基礎好的護邊員還有很多,對我們管邊控邊和調處糾紛起到了‘橋梁’作用。”呼倫貝爾邊境管理支隊陳巴爾虎邊境管理大隊大隊長達林臺指著新時代草原110警務示意圖介紹道。

      記者了解到,巴特朝格圖先后參與邊境巡邏、堵截勤務千余次,參與滅火、宣傳、幫教等活動500余次,發揮人熟地熟情況熟作用,累計協助化解各類矛盾糾紛60多起,為維護邊境持續安全穩定貢獻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2021年11月,我剛到海拉圖嘎查工作時,看著星羅棋布的民房和縱橫交錯的自然道,真是有點摸不著頭腦,只能自己一點點走訪熟悉。但是認識巴特以后,有了他的幫助,我很快熟悉了轄區。而且他也在工作中幫了我不少忙,你們看海拉圖嘎查,群眾熱情淳樸好客,治安秩序穩定,巴特的功勞也很大。”在抵邊警務室,任職不到一年的東烏珠爾邊境派出所副所長張胡其圖向記者介紹道。

      結束采訪時,巴特朝格圖主動向記者說了以下這番話:“我特別愛這片草原,不是因為這里養育了我,而是因為這片草原養育了阿爸,以及像阿爸一樣的幾千個‘國家的孩子’,所以我要像阿爸一樣,守護好這片草原。”(白玉泉)

     友情鏈接

    欧美丰满熟妇xxxx性_一级a性色生活片久久毛片_六月婷婷五月丁香_亚洲av色区一区二区三区
    <span id="x217l"></span>

    <optgroup id="x217l"><li id="x217l"><del id="x217l"></del></li></optgroup>
  • <track id="x217l"><menu id="x217l"></menu></track>
    <span id="x217l"><video id="x217l"><b id="x217l"></b></video></span>
    <track id="x217l"><i id="x217l"></i></track>

    <span id="x217l"><sup id="x217l"></sup></span>
    <span id="x217l"><output id="x217l"><nav id="x217l"></nav></output></span>